研究生,成为真正做研究的人。

搞科学研究,是一件很艰苦的事情,同时也是有技巧的,我多年做研究的体会是:

第一:需要掌握大量的知识作为基础。

之前的大学学习,主要是知识体系的建构,这一点也许你算是不错的。但是,做研究之后必须彻底改变学习的视角——从接受知识的角度走向研究知识的产生。知识的深度(专业性)和知识的广度都很重要,拓展知识深度才可以让自己成为真正的专业人士,知识面越宽泛,你就在科研中可能得到越多的连接,这对于出成果是很有益的。

第二:需要系统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

之前的大学学习,自然已经包含了物理方法和物理思想,但是,是隐藏在知识背后的,需要做的一件事情是,把它们系统地提炼出来,可以去做一个思维导图。不仅如此,所有的科学方法和科学思想都是必须的,这就是需要系统地学习自然辩证法的原因。

第三:需要善于发现和创造的独到眼光。

搞研究的本质是创新,这和以前的学习知识是截然不同的,就是在创造知识。重新构建系统是一种大创造,向外部拓展边界是一种小创造。所以,前提条件是要清晰地了解现有知识,明确其系统和边界。显然,大量地阅读相关文献时很重要的,了解本领域和相关领域的大咖,他们已经做了什么、正在做什么是很有必要的,这样就为自己的创新建立起了参照坐标系。

第四:需要异于常人的努力和长期坚持。

科学研究是高智商者的游戏,但凡进入此领域,一定需要有聪明的头脑。然而,想要在一群聪明人内部胜出,聪明不可能是资本,更重要是非智力因素。要把知识、思想方法和眼光建构起来,本身就是一件很耗费精神的事情,所以,必须付出超越常人的努力,而且,这种努力要一直坚持下去,才可能保持自身的优势。

第五:需要宽阔的视野和不断的刺激。

其他领域的思想和方法,如果能够移植到本学科中,往往能够帮助我们创造,所以要善于学习其他领域的基础知识,不断地拓展自己的视野(这是我在教科院的交流中发现的)。此外,要尽量多地与外界交流,读读、听听、看看他人在想什么、做什么,科研人员的坚持阅读学术刊物、参加学术会议进行学术交流、参加输出式的各种活动,都是必不可少的,与外界的联系和交流越多,出现新点子的机会就越多。

儿子,昨天的交流对我们是很有启发的。

成为一个真正的研究者 ,从现在开始还不晚,为了自己的梦想和未来,是时候出发了!

标签: n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