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LNA在家庭中使用的创新案例 作者: 龙泉山氏 时间: 2021-02-08 22:23 分类: 电子技术,学思结合 ——兼谈向年轻人学习和求助的必要性 DLNA以前自己了解过,也试过用来远程播放音乐,但算是不常用。自从儿子在家里构建了一个NAS,只需要用NAS自带的Moment、Drive就可以完美实现远程播放音乐、照片和视频,这也就是一直没有用DLNA的原因吧。 >DLNA旨在解决个人PC ,消费电器,移动设备在内的无线网络和有线网络的互联互通,使得数字媒体和内容服务的无限制的共享和增长成为可能。DLNA的口号是Enjoy your music, photos and videos, anywhere anytime。 >DLNA并不是创造技术,而是形成一种解决的方案,一种大家可以遵守的规范。所以,其选择的各种技术和协议都是当前所应用很广泛的技术和协议。 >2017年2月20日,DLNA在其官网宣布:本组织的使命已经完成,已于2017年1月5日正式解散,相关的认证将移交给SpireSpark公司,未来不会再更新DLNA标准。 - 阅读剩余部分 -
改变习惯——“知行合一”的桥梁 作者: 龙泉山氏 时间: 2019-05-01 09:18 分类: 家庭文库,学思结合,知行合一,何家原创 一个习惯于学习的人,一个习惯于思考的人,其实是一个有很好的基础习惯的人。学习和思考的最大价值是可以丰富我们认识事物的角度,不论是对于世界、事物还是自己。 学习可以让我们懂得更多的道理,有古人曾说”朝闻道、夕可死“,可见对于道理(道)的追求是多么迫切。然而,我并不同意古人的说法,朝闻道而夕则死,我们哪里来时间去行道呢?道的意义不在于知,而在于行。闻到可喜,行道及时,大道行焉,方可致远。 - 阅读剩余部分 -
人可以贫,不可以穷 作者: 龙泉山氏 时间: 2018-12-08 19:44 分类: 时光在线,学思结合 贫穷一般是指一种匮乏。显然,贫穷也是相对的概念,不同的人对贫穷感受的阈值是不一样的。 下面的角度很有意思: 人可以贫,即是物质上匮乏。但是,人不可以穷,即是精神上的匮乏,是被现实所困。 贫是一种暂时的现象。只要不穷,总可能有超越贫的机会或时候。 穷是一种危险的状态。人要一穷,就基本上是又贫又穷了。不摆脱穷,就只能继续贫且穷下去。 都业华公开课20181207的启发思考。
《穷查理宝典》读书笔记 作者: 龙泉山氏 时间: 2017-08-26 18:41 分类: 学思结合,生活哲学,何家原创 这个假期里最有意义的事情是读了一本《穷查理宝典》,这是一本多年以来难得读到的好书,他对我的启发是全方位、十分深刻的,又让我开始重新思考人生并用新的方式行动,不管是交易上、工作上还是生活的其他方面。 - 阅读剩余部分 -
前进在知行合一的路上 作者: 龙泉山氏 时间: 2017-04-26 21:46 分类: 时光在线,学思结合,生活哲学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有一个改名的故事:陶行知本名文濬,大学期间推崇明代哲学家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学说,取名“知行”。43岁时,他在《生活教育》上发表《行知行》一文,认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改名为陶行知。两次改名其实是他意识到行相对于知的重要性,强调知并不必然成就行,而从行开始最终必然成就知。 - 阅读剩余部分 -
《王阳明心学》读书笔记 作者: 龙泉山氏 时间: 2017-01-04 23:00 分类: 学思结合,何家原创 ### 2016年12月18日 王阳明心学:唯为圣贤,方是第一。圣人必可学而至。通儒:融会贯通“经济之学”(经世济民)和“心性之学”(尽心知性)的真儒。世人以不得第为耻,吾以不得第动心为耻。不动心——永远做自己心灵的主人和情绪的主宰者。纵横自在,活泼泼地,浩然之气。保持内心强大的秘诀:把事实和看法分开。行动和反应,都必须建立在事实本身而不是自己或他人的看法之上,看法通常会放大事实。(PP001-019)- 阅读剩余部分 -
《正见:佛陀的证悟》读书笔记 作者: 龙泉山氏 时间: 2016-07-30 00:00 分类: 学思结合,何家原创 ### 没有错过 一个偶然的因缘听人重复推荐《正见:佛陀的证悟》一书,终于决定要读读这本关于佛教的书。这是一本如此有吸引力和大智慧的书,以致于仅仅三天多我就已经“书读完了”。合上书的时候,要感恩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给我们带来的启迪,让我们对佛教有了真切而正确的认识,颠覆了以往对于佛教的基于碎片的一知半解,让我们有缘接触到佛陀的真正智慧(佛陀的证悟),终于没有错过这一东方伟大的精神财富,并有可能像佛教徒一样思考和行动甚至成为一个证悟者。- 阅读剩余部分 -
不一样的人生,不一样的幸福 作者: 龙泉山氏 时间: 2016-06-22 23:00 分类: 学思结合,何家原创 ——毛姆小说《刀锋》读后感 上大学后习惯于读科学类书籍,读过的文学作品并不算多;先后也读过不少的哲学书籍,还认真思考过人生的意义,后来也在迷茫中放下而解脱了。以前也喜欢读短篇小说,但对长篇小说读得真的很少。习惯了主题明晰、论据集中的科学论证方式,一直认为小说是在杂草丛中寻找喜欢的花和草,这是很难得静下心来去读长篇小说的主要原因。后来,一位友人告诉我小说其实写的是历史,在时代的背景下去鉴赏人和人生倒也是我喜欢的,一个偶然的机会有人推荐毛姆的小说《刀锋》,也很想了解二战前后特别是1929年大萧条的美国,习惯于阅读的我又开始捧起了久违的小说。- 阅读剩余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