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在学校课程开发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介绍了我校有关学校课程开发的主要思路和前期实践。
关键词:学校课程 开发 思路 实施途径 整合

“学校课程开发”(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缩写SBCD,又译校本课程开发)的思想在西方于20世纪60~70年代针对国家课程开发的弊端而产生,是课程决策民主化的产物,也是教育民主化思想的具体体现,对构建学校特色、形成特殊的校园文化、全面达成学校的教育目标有着重要的作用。虽然“学校课程”(School-based Curriculum ,又译校本课程)在我国发展较晚,但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已经作为三级(国家、地方、学校)课程体系的组成之一而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纲要》指出: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选用适合本校的地方课程和开发具有本校特色的学校课程。

一、学校课程开发的一些基本认识

学校课程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是对应的却不是对立的,它是现代课程体系当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之一,和地方课程一样是对传统的单一的国家课程的必要补充。学校课程开发与其他课程开发(特别是国家课程开发)相比体现出几个显著的特征:课程目标上以发展符合学生、学校或地方的特殊需要的课程方案为目标;参与人士上包括所有与课程有关的人士,特别是学校成员以外的人士;课程观上认为课程即教育情境与师生互动的过程与结果;学生观上认为学生不但有个别差异,也有主动建构学习的能力,课程需要因学生的需要进行调整;教师观上认为教师是课程的研究者、实施者与发展者,具有主动诠释课程发展的能力。

学校课程开发强调课程开发活动由学校发起并在学校具体得到实施,强调对学校教育资源和当地社区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也特别强调学校与校外专家的交流和合作。学校课程开发在实质上是指一个学校为基地进行课程开发的开放民主的决策过程,即由学校的校长、教师、学生、课程专家、学生家长和社区人士共同参与学校课程计划的制定、实施和评价活动等课程开发和实施的全过程。在每一具体的学校课程的开发中,学校校长和教师是课程开发的主体,而最终的决策应当由所有参与课程开发的人共同决定,学生在学校课程开发中也有着关键性的建构作用。

二、我校学校课程开发的基本设想

在明晰了学校课程开发思想的基础上,我们认识到从学校这个层面来讲,学校课程选择的首要依据是它是否有利于达成学校的教育目的、解决学校的实际教育问题和构建学校的校园文化特色。在我校的基本办学理念内涵的“最适合发展”和“阳光教育”中,包含着以学生得到全方位、最大可能的发展和提高为本,使学校在阐释古镇的人文、承继学校的过去、沟通学校的未来中积淀出浓浓的“厚重而富于激情、质朴而不失灵韵”的人文气息。我们在学校课程开发的实践中,主要思路是对师生的兴趣爱好特长、学生发展的实际需要和课程开发的可能性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下面以已纳入学校管理进行开发的学校课程“洛带古镇与客家文化”和“中学生学习能力大纲”进行具体阐述。

“洛带古镇与客家文化”基于我校地处“中国西部客家第一镇”——洛带,洛带古镇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文化底蕴,同时洛带镇也是成都东山客家文化的中心区域。我校不少教师、学生、学生家长作为洛带人和客家人,对洛带的历史文化和成都东山客家文化具有相当的了解和热爱,开发这些资源不仅可以构建学校所特有的校园文化氛围,还可以对洛带的地方文化、旅游甚至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同时还可以对师生的自身发展起到促进作用。目前,古镇文化和客家文化也受到了龙泉驿区和洛带地方政府的重视,我校史地组等也有一批教师完成了一定的研究工作,已经具备较好的课程资源基础,校外也有一批专家学者和研究机构(包括四川省客家研究会等)可以为学校课程的深入开发进行深层次的指导和帮助。

“中学生学习能力大纲”基于我校不少学生学习状况尚不令人满意、具有的极大的提高可能性的生源现实,充分强调重视学生学习指导和加强学生自身对学习的研究势在必行。传统上学习指导一般由各科教师自己承担,由于教师认识和自身水平的差异性,不同教师在学习指导实施的程度并不一致,而且主要停留在学科学习指导上,有必要将学习指导系统化和系列化,并将范围拓宽到一般学习策略、心理指导、情绪辅导等领域。这个课程的开发试图形成学校教学的一种特色,通过序列化的指导提高学习能力,从而改善我校全体学生的学习状况,为我校实现“学生最大可能的发展” 提供有力的保障,可以说既是学生发展的需要也是学校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

三、学校课程开发的具体实施途径

学校课程的开发是一件具有极大创造性的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学生、社会人士、特别是本校教师的积极参与。针对学校目前的实际我们采用了三种具体实施途径:对已有的课题研究规范提升进行开发;结合学校特色和社区特色的阐释进行开发;在学生和教师的建构学习过程中进行开发。“学校课程开发与学校课题研究相结合”的开发途径,有效促进了课题研究的深入进行,实现学校课程开发和学校课题研究的双赢;“学校课程开发与学校、社区特色的阐释相结合”的开发途径,不仅使学校和社区的特色得以被认识,还通过学校课程的开发和课程的具体实施使之得到进一步的强化;“学校课程开发与学生和教师的建构学习相结合”的开发途径,可以促使学生真正成为课程的开发者之一,还使学生在参与和实践中提高了各方面的能力,同时促进教师获得专业化的发展。

“洛带古镇与客家文化”的开发主要根据我校史地组的校级课题“洛带客家民俗风情研究”进一步规范而成,该课题组在前期的研究中已经收集整理了大量关于洛带地方的历史传说、会馆文化、客家习俗、名人典故等资料。我们研发学校课程的具体做法是:首先利用现有的资料和研究成果,向初中一年级学生介绍洛带古镇和客家文化,增进学生对洛带古镇和客家文化的了解和兴趣;在初中二年级和高中一二年级开展以“探究式学习”和“研究性学习”为主要形式对洛带古镇和成都东山地方特色客家文化的进行调查研究,让学生在研究性学习的实践的同时直接参与到学校课程的开发中来,借助“边开发边教学,以教学促开发”的机制,通过学生研究成果的发布继续该课程的教学。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还对我校作为古镇学府特有的校园文化进行了全面的提炼,并在结合古镇文化和客家文化对学生进行系统介绍。我们相信,这不仅能使学校的办学理念真正深入学生的心中,还可以通过办学理念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使学生对学校由更多了解和进而产生热爱。另外,通过教师队伍的介绍和学生对学校有成就的校友的追踪访问等众多综合实践活动,可以增加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探究热情,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提高,更重要的是将给所有学生提供有力的榜样,这种教育方式是任何其他方式的教育所无法替代的。目前,在课程开设的前期同学们就表现出对洛带古镇由衷赞叹和更加热爱,我们相信本课程的设计目标可以完整的实现。

“中学生学习能力大纲”的开发主要根据我校的承担的区级课题“中学生学习策略指导的研究与实践”进一步提升而成。该学校课程首先对学生的学习实际进行调查研究,继而从起始年级开始开设专题讲座,通过序列化的教学内容向学生介绍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技巧、学习心理等基本知识,然后结合学生各学科、各学习阶段的实际,通过学习方法交流会、心理咨询活动等方式进行学生的互动和师生的互动,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体会、交流,并及时地将学生的学习体会和研究成果丰富到教学内容中来。当学生开始去关注和研究自身的学习,具备改善学习的愿望和展开具体的实践活动时,就可能实现“享受学习,如沐阳光”,也使自身素质也得到最大可能的发展。

应该说我们的学校课程开发尚处于一种思考和尝试阶段,有许多地方还不规范或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有待于在今后的具体实践中去进一步修正和完善。但是,我们已经初步发现学校课程在更好的适应学生个别差异、推动教师的迅速成长和特长发展、给学校办学带来特色和生机活力方面的一些优势。特别是当我们把学校课程开发与学校教育科研、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特别是研究性学习)、学校文化建设等结合在一起进行整合的时候,我们还发现这是一种极为成功的尝试,因为这样可以更快和更好地落实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几个热点,必将对构建学校文化形成学校办学特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起到更好的推动作用。

参考资料:
1.崔允郭,校本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9月;
2.钟启泉主编,新课程师资培训精要;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6月第1版。

标签: 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