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生活哲学 下的文章

成大事者

成大事者,必是目标高远且善于行动的人。远期目标通常并非一个虚幻的目标,而是由一系列近期目标组合而成。善于行动去不断实现当前的近期目标,并且在不断的进步中受到激励而继续前行,最终达必将会达到常人从未想象过的高度,这是极少数人成大事的人的成功之路。

- 阅读剩余部分 -

记得2014年暑期到北京大学参加一个培训,十余个讲座中一半以上涉及对东西方文化的对比和反思。的确,了解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性是很有价值的事情,对于理解东西方的发展和政治都是非常关键的。从很多方面看,东西方文化各具特性并具有显著差异,某些认识各执一端的现象还非常之普遍。

- 阅读剩余部分 -

有个人拥有一只他心爱的茶杯。
一天,他在窗台上喝茶时,不小心茶杯掉了下去。
因为茶杯掉到地上摔碎了,当然留着盖子也没有用了,
于是,遗憾地把盖子也扔到了楼下。
当他下楼时,突然发现杯子挂在树上,
居然还好好的一点都没有被损坏。

- 阅读剩余部分 -

核心素养是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在1997年首次提出的,直到2016年中国的官方才大张旗鼓宣讲中国学生的核心素养。其实,核心素养提出的基本出发点是:这个世界是一个变化中的世界,学生应该为“未来而学习”、教师应该“为未知而教”。

- 阅读剩余部分 -

一、到底是为什么而上学

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我们大家都非常专一地做着一件事情,就是认真学习教科书上规定的内容。有些人学得比较成功而成绩比较好,有些人学得不太好而成绩较差,这些都是自然而然一定会发生的事情。但是,有些人读书时成绩很好后来却并不成功,为什么?

- 阅读剩余部分 -

中国有着悠久的考试传统,科举制度从隋(唐)延续1300年。科举制度曾经是如此美好,维系着无数家庭和学子的梦想。对于出身寒门的莘莘学子,考试的成功就意味着一切:成就理想、改变命运、成家立业、光宗耀祖。在那样的一考定终身的时代,“读书人”也可以成为一个职业,说不定哪一天就功成名就,为科举奋斗一生也是值得的事情。科举承载着一代代古人的梦想,好多励志故事流传千年之久,“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 阅读剩余部分 -

新近电影《我不是潘金莲》 很叫座,人们一般以为这是一部写作世态百相的电影,而我更喜欢的是它的心理学意味。故事的主人公李雪莲,是一个十分执着的女人,她深深的执念不仅伤害了自己,也伤害了好多“无辜”的人,进而也毁掉了自己的一段生活。其实,本来一件很小的事情,之所以变得如此巨大,关键在于主人公是如何应对的。换了世界上很多的普通人,这个事情是不会发展成这样的,有的事情答案其实本来就不重要,甚至于事情本身就没有答案。

- 阅读剩余部分 -

我们一直在追求完美。

学习、工作、生活……,方方面面,我们都在追求着完美。

学生时代,自己的笔记一直写得很工整,堪为作品,大学的笔记本至今依然可为例证。然而,只有自己知道其实并不完美,因为,每一本笔记都会由于追求书写的完美,而被迫撕掉写得不工整的页码。于是,自己常常遗憾失去了装帧的完美。当然,为了弥补书写和装帧的不完美而付出的时间和精力,其完美的失却就更是不在话下了。

- 阅读剩余部分 -

角度

看问题,关键在于角度,在于立场预设。

同样的一件事情,同样的一个现象,如果,我们从基于不同的角度和立场,就会有不同的关注点和特殊的发现,也就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实际上,每个人看问题时,都只能是主观的,有时甚至必须加上自己的臆测。

- 阅读剩余部分 -